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他的足跡遍布三江源頭、青海湖畔、昆侖山下、河湟谷地,他的宣講對象包括黨員干部、教職人員、青年學生、基層群眾,從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到民族宗教政策理論,再到思想政治教育,都在他的授課范圍內。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黨的民族、宗教理論與政策教學、科研的教師,多年來,中共青海省委黨校民族宗教學教研部主任、教授馬明忠,立足青海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特殊省情,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致力于青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用踏實的足跡踐行著黨校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初心和使命。
知行合一,聚焦主線顯忠誠
10月24日下午,沐浴著秋日的暖陽,青海省第15期青年干部培訓班的學員走進位于西寧市城中區(qū)的宏覺寺,聆聽一堂別開生面的民族團結現(xiàn)場教學課。
“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就是要學習十世班禪大師的‘四愛’思想……”教學一開始,馬明忠就簡單明了地向學員介紹了學習內容。在他的娓娓講述中,學員們靜靜聆聽、用心感悟,獲益良多。
“聽了馬老師的講解我感覺獲益匪淺,從馬老師講解的一個個感人故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各民族在不斷交流交往交融中共同促進了民族間的團結,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在課后的交流中,學員馬星遠說。
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青海各族群眾,是職責也是使命。他說,“作為一名黨培養(yǎng)多年的民族干部、黨校教師,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我們不講誰去講?我們講也最有說服力!”
在一次次的宣講中,馬明忠總是自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學科研工作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積極參與宣講宣傳工作,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而努力。
2019年青海省民宗委成立宣講團,開展青海省第二屆伊斯蘭教界“臥爾茲”巡回宣講活動,深入清真寺面向信教群眾宣講。馬明忠和講師團的講師們就坐在清真寺的水泥臺子上,用最接地氣的方式給當?shù)厝罕娦v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了伊斯蘭教中國化的歷史、基本內涵、重要意義,鼓勵和引導大家做一個愛國愛教的信教群眾。
“因為我本人是撒拉族,對伊斯蘭教很了解,所以我的宣講既能突出重點,又能引經(jīng)據(jù)典。”馬明忠以黨校教師應有的責任、擔當和使命,用黨的理論政策結合宗教經(jīng)典知識,讓宣講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贏得了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一致贊賞。
馬明忠的行程遍及西寧市、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的7個縣,近兩年宣講累計40場次,受眾超1.5萬人次,宣講活動對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教研相長,建言獻策勇?lián)?/strong>
“教學是立身之本,科研是強身之道。”馬明忠說,民族宗教工作不是小事,而我們作為專門從事這個工作的人,首先要做大量的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情況,才能得出正確的研究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馬明忠十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緊圍繞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熱點和難點,深入調查研究,對重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力求講深講透,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機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
2012年以來,馬明忠所在的教研部多項課題成果獲國家級獎項。其中《加強藏傳佛教寺院管理》專題獲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青海多元宗教與社會治理》專題獲中央黨校優(yōu)秀教學資源片獎,入選國家行政學院優(yōu)質共享網(wǎng)絡課程。
針對干部教育特殊性,馬明忠所在的教研部負責打造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xiāng)紅光村“傳承紅色精神與民族團結”、文都藏族鄉(xiāng)十世班禪大師故居“愛國主義與民族團結”現(xiàn)場教學基地,形成了“現(xiàn)場教學+在地宣傳”的新型教學模式和宣傳方式。針對州縣干部培訓需要,著力打造“基層干部藏語能力提高示范培訓班”,為州縣基層培養(yǎng)雙語干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解決了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問題。
同時,馬明忠還致力于青海地區(qū)民族、宗教、歷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參與完成省委、省政府委托重大課題《青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青海牧區(qū)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研究》等課題,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參考,先后完成青海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重點課題8項,省民宗委課題3項。
多年來,馬明忠走遍了青海大地。他經(jīng)過不斷地調查研究,結合自己的教學心得在《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40多篇,撰寫研究報告10篇,多篇受到省級領導肯定性批示,充分發(fā)揮了黨校教師為黨獻策的作用。
正身率下,勠力同心為和諧
“青海的省情定位之一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立足本職工作,就要發(fā)揮我們黨校老師特有的作用,傳遞正確的導向,履行好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職責。”作為教研部負責人,馬明忠堅持以身作則,把“堅持增加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作為教學、科研的基本理念,把民主、團結、包容、和諧作為教研部各項工作的基礎。
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馬明忠把“團結、包容”作為傳、幫、帶的第一課,以相互團結贏得信任和尊重,共同推進教學、科研工作。
“八小時之內的工作要做好,八小時之外的做人也要做好。”與馬明忠同在省委黨校民族宗教學教研部的副教授楊先加介紹,馬明忠對年輕教師的關注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他對工作的認真、專注和熱愛也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在工作中,馬明忠經(jīng)常會給大家講:“作為一名黨校老師,一定要站穩(wěn)立場,客觀、公正、理性地去傳遞信息、表達理念。”
正是有了馬明忠這樣立場堅定,愛崗敬業(yè)的“領頭羊”,教研部的工作也不斷取得好成績。自2012年來,教研部有一個專題獲中組部全國好課程,兩個專題獲全國社會主義學院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一個專題獲特色課程獎。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撰寫的研究報告多篇獲省級領導肯定性批示,發(fā)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充分發(fā)揮了理論研究和政策咨詢的主渠道作用。
立足省情實際,肩負職責使命,馬明忠和同事們把“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作為干部教育當中始終堅持的一個理念,在教學當中以強烈的政治自覺、政治擔當、政治責任,為青海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雖然我們做的這些工作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我們會認認真真講好每一堂課,寫好每一篇文章,傳遞好黨和國家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聲音。”馬明忠說,我們將通過一次次深入的宣講,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為青海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