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nèi)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青海社會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張艷艷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07:33:03
編輯:孔令磊
攝影:海龍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3月19日,記者來到“火出圈”的下南關街,11時許,這里已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一派西寧“清明上河圖”景致。形式各樣的花花、馓子,堆成小山的蜂蜜粽子,還有鍋盔、釀皮、羊腸、甜醅……琳瑯滿目的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品嘗購買。

  “空手走不出的煙火巷”。市民或穿梭于各個攤位詢問價格、或邊吃邊逛享受美食、或和家人朋友排隊購買商品,或拍照打卡記錄,街道上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這條“煙火小巷”中美食絕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小火慢蒸12小時的棗糕、百年傳承的黃涼粉,還是煤火烤制香味誘人的鍋盔、三十年獨守老味道的釀皮都引得市民口水直流、爭相購買……

  黃涼粉老店獨守西寧老味道

  “我家祖輩就在大巷道里支攤賣黃涼粉,算起來也近百年了,熟悉的老食客都說我們家的黃涼粉是西寧獨一份。”店家自豪地介紹著自家的“絕活”。

  隔著展示柜,記者被柜臺里綠的、黃的食材所吸引。“我們家從老一輩就開始在中下南關街內(nèi)賣黃涼粉和粉皮了,有年頭也有吃頭呢!”老板娘指著柜內(nèi)的各色涼粉介紹道,“黃涼粉是青海特色小吃,用豌豆粉制作,豌豆粉與水1:1攪勻,還要加少量的鹽。我家的黃涼粉能切成土豆絲樣細,成條不爛,軟而不斷,配上我家的秘制調(diào)料,咸鮮、微辣帶麻,吃起來特有粉質(zhì)感,口里還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嘖嘖,這是屬于西寧記憶中的老味道。

  12個小時蒸出糯香撲鼻的棗糕

  沿路尋找,記者被一陣撲鼻而來的米香所吸引,沿著香味走來,一家小甜食店門口大鍋上冒著熱氣的棗糕,色香味俱全,誘惑著過往行人。棗糕店老板娘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介紹道:“慢工出細活,我們家的棗糕要小火慢蒸12小時,這樣口感才更為軟糯,才會米香四溢。”四口大鍋同時開火,慢火蒸出的棗糕確實與眾不同,你看,店門口已排起了長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沒錯!

  外脆內(nèi)軟的烤制大鍋盔

  走進下南關街花兒巷,老遠就看到市民游客在一家饃饃鋪前排隊,他家金燦燦的鍋盔,外觀誘人,香氣撲鼻。據(jù)市民介紹,這家饃饃鋪有點小名氣,他家賣的鍋盔是純發(fā)面而且是用炭火烤制,外酥里軟,是青海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記者走進這家饃饃鋪,鋪面不大,案子上干凈整潔,老板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我們每天能賣400余個鍋盔,每天要烤制4次至5次。慢火烤制,火候可是技術(shù)活兒!一個鍋盔要烤制50分鐘呢!為了顧客能早早吃到鍋盔,我們從凌晨四點多就要和面、升爐火開始忙活了。”你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獨守三十年老味道只為一碗記憶中的釀皮

  排隊數(shù)十米,他們在買什么?原來是釀皮!這里的釀皮有何不同?記者帶著疑問走進這家青海釀皮店內(nèi)。黃色的釀皮,配上紅紅的辣椒油,再來點綠綠的熗韭菜,一大勺湟源陳醋澆進去,看著就讓人食欲滿滿。“靈魂料汁澆給!”老板風趣地說,“我們父輩就是做釀皮生意的,為了保留青海老味道,我們堅持手工制作,釀皮勁道爽滑,同時調(diào)料也很考究。”這是青海人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所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愛。

  想品嘗美食嗎?來下南關街吧!這里的美食不勝枚舉,馓子、粽子、狗澆尿、炸洋芋片、自制辣條、老面包……來這里能感受到美食與文化的碰撞,特色和民俗的和弦。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舉行
陳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青海高質(zhì)量發(fā)展
青海:人勤春來早 高原耕種忙
青海海晏:“助老食堂”開啟老年人幸!笆场惫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牽好就業(yè)線
西寧氣溫將進入"過山車"模式
24H熱點
暖心!6歲女孩走失 公交司機一路守護
【記者調(diào)查】西寧市多個小區(qū)增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接了“航班客服”電話 女子被騙8萬余元
青海德令哈:筑牢反詐“防火墻” 保障人民群眾財產(chǎn)...
激發(fā)消費活力 助力高質(zhì)量發(fā)展——2024年青海省“3·...
天氣將大轉(zhuǎn)折 部分地區(qū)中到大雪
青海檢察機關重拳出擊依法維護食品安全
西寧4起安全隱患舉報獎勵典型案例公布
反詐民警半小時追回10萬元
體教融合 志愿服務進校園
熱點圖片
共赴一場續(xù)寫友情的瀾湄之約——瀾湄萬里行媒體采訪活動綜述
共赴一場續(xù)寫友情的...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不負青春 不負使命——記海西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梁亮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村強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帶來大變化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村...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下合樂寺村借“春風”共話致富路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下...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風采】想法子出點子拓寬致富新路子——記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長江源村駐村第一書記梁亮
【實干·駐村第一書記...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牽好就業(yè)線
青海海北:直播帶崗...
【黨旗領航】“黨建+”繪就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黨旗領航】“黨建+...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送教照亮成長路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送...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quán)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西寧晚報
2024-03-20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西寧晚報
2024-03-20 07:33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西寧下南關街為何火出圈

  • 2024-03-20 07:33:03
  • 來源:西寧晚報
攝影:海龍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3月19日,記者來到“火出圈”的下南關街,11時許,這里已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一派西寧“清明上河圖”景致。形式各樣的花花、馓子,堆成小山的蜂蜜粽子,還有鍋盔、釀皮、羊腸、甜醅……琳瑯滿目的小吃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品嘗購買。

  “空手走不出的煙火巷”。市民或穿梭于各個攤位詢問價格、或邊吃邊逛享受美食、或和家人朋友排隊購買商品,或拍照打卡記錄,街道上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這條“煙火小巷”中美食絕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無論是小火慢蒸12小時的棗糕、百年傳承的黃涼粉,還是煤火烤制香味誘人的鍋盔、三十年獨守老味道的釀皮都引得市民口水直流、爭相購買……

  黃涼粉老店獨守西寧老味道

  “我家祖輩就在大巷道里支攤賣黃涼粉,算起來也近百年了,熟悉的老食客都說我們家的黃涼粉是西寧獨一份。”店家自豪地介紹著自家的“絕活”。

  隔著展示柜,記者被柜臺里綠的、黃的食材所吸引。“我們家從老一輩就開始在中下南關街內(nèi)賣黃涼粉和粉皮了,有年頭也有吃頭呢!”老板娘指著柜內(nèi)的各色涼粉介紹道,“黃涼粉是青海特色小吃,用豌豆粉制作,豌豆粉與水1:1攪勻,還要加少量的鹽。我家的黃涼粉能切成土豆絲樣細,成條不爛,軟而不斷,配上我家的秘制調(diào)料,咸鮮、微辣帶麻,吃起來特有粉質(zhì)感,口里還有股豌豆的清香味。”嘖嘖,這是屬于西寧記憶中的老味道。

  12個小時蒸出糯香撲鼻的棗糕

  沿路尋找,記者被一陣撲鼻而來的米香所吸引,沿著香味走來,一家小甜食店門口大鍋上冒著熱氣的棗糕,色香味俱全,誘惑著過往行人。棗糕店老板娘一邊忙著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介紹道:“慢工出細活,我們家的棗糕要小火慢蒸12小時,這樣口感才更為軟糯,才會米香四溢。”四口大鍋同時開火,慢火蒸出的棗糕確實與眾不同,你看,店門口已排起了長隊。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沒錯!

  外脆內(nèi)軟的烤制大鍋盔

  走進下南關街花兒巷,老遠就看到市民游客在一家饃饃鋪前排隊,他家金燦燦的鍋盔,外觀誘人,香氣撲鼻。據(jù)市民介紹,這家饃饃鋪有點小名氣,他家賣的鍋盔是純發(fā)面而且是用炭火烤制,外酥里軟,是青海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記者走進這家饃饃鋪,鋪面不大,案子上干凈整潔,老板很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我們每天能賣400余個鍋盔,每天要烤制4次至5次。慢火烤制,火候可是技術(shù)活兒!一個鍋盔要烤制50分鐘呢!為了顧客能早早吃到鍋盔,我們從凌晨四點多就要和面、升爐火開始忙活了。”你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獨守三十年老味道只為一碗記憶中的釀皮

  排隊數(shù)十米,他們在買什么?原來是釀皮!這里的釀皮有何不同?記者帶著疑問走進這家青海釀皮店內(nèi)。黃色的釀皮,配上紅紅的辣椒油,再來點綠綠的熗韭菜,一大勺湟源陳醋澆進去,看著就讓人食欲滿滿。“靈魂料汁澆給!”老板風趣地說,“我們父輩就是做釀皮生意的,為了保留青海老味道,我們堅持手工制作,釀皮勁道爽滑,同時調(diào)料也很考究。”這是青海人記憶中小時候的味道,所以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愛。

  想品嘗美食嗎?來下南關街吧!這里的美食不勝枚舉,馓子、粽子、狗澆尿、炸洋芋片、自制辣條、老面包……來這里能感受到美食與文化的碰撞,特色和民俗的和弦。

作者 張艷艷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