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或獨樹一幟,或三五一叢,或相連一片,各色纖小花朵簇團綻放,如煙如霞,馥郁芬芳的獨特花香環(huán)繞身側,這便是西寧丁香所帶來的春日美好!”
在西寧,說起丁香,人們總會想起她——酷愛丁香,為了各種丁香,同大自然拼命“死磕”的西寧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
從年少時對丁香的情有獨鐘,到高原古城偶遇丁香的“震撼不已”,到選育和保護丁香品種的歷經坎坷,再到大力推廣丁香種植的堅定執(zhí)著……
數十年間,張錦梅與高原古城西寧結下濃濃的“丁香情”,在日復一日的堅持與探索中,“滿城丁香滿城香”的夙愿最終得以實現。
她對丁香情有獨鐘
張錦梅1965年出生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中學時代,她所想象的丁香,如同詩人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一樣,美麗又婉約。
初次見到丁香,是在1985年的西寧市人民公園,當時一場大雨突降,丁香依舊靜靜地盛開,讓她尤為震撼。
1998年,張錦梅與丁香正式“結緣”。那一年,她被調入西寧小橋苗圃工作,負責在480畝的苗木基地上培育優(yōu)質苗。在那里,她結識了西寧林草專家劉更喜。劉更喜在丁香花的引種馴化、栽培管理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豐富的經驗。一有時間,張錦梅就向他虛心請教,和他共同交流栽培心得。
在張錦梅眼里,丁香耐寒、耐旱、耐瘠薄,和高原人民堅韌謙遜、樸實無華的氣質非常相似,讓她格外鐘情。當時西寧市區(qū)雖然廣泛種植丁香花,但樹木成活率低,無法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于是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培育出適合高原生長的丁香品種,服務城市綠化和生態(tài)建設。
引種選育是最重要的事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西寧,氣候高寒、干旱少雨、土壤貧瘠,高原本土植物品種、數量有限。
如果說從外地引進丁香品種,是為豐富高原植物種類,繁育和保護更多丁香品種,則是有更深遠的考慮。
2013年,張錦梅被組織選派到西寧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負責西寧市乃至全省林業(yè)新技術的開發(fā)和研究,研究重點之一就是繁育和保護稀有丁香品種。
每逢丁香花開時,張錦梅便和同事們前往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孟達天池林區(qū)、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等地尋找野生丁香標本。在當地老鄉(xiāng)的指引下,一次次手腳并用地爬上山,劃傷、摔倒,累得跪在地上起不來都是家常便飯。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來來回回數天,也很難在偌大的山上找到一株丁香。
“當時非常沮喪,時間拖得越久,尋找野生丁香的難度越大,感覺前面工作都是白做了。”眼看著花期結束,一無所獲的張錦梅只能來年重新返回山區(qū),再次采集。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后,張錦梅和她的團隊終于在甘肅連城自然保護區(qū)的一個石縫中發(fā)現了兩株野生羽葉丁香。顧不得攀爬陡峭山體時手指被磨破的疼痛,她從一棵被石頭壓彎的丁香植株上,截取一段樹枝,連同收集到的種子一起,小心翼翼地捧回了西寧。
經過兩年時間的攻關,張錦梅和團隊采取嫁接、組織培養(yǎng)、扦插等方式,破解組培樹苗栽植難題,成功培育出第一批羽葉丁香組培苗,不僅為這一瀕危物種大規(guī)模推廣種植成功“破冰”,還為后續(xù)培育出更多色彩、花期、抗逆性俱佳的優(yōu)良丁香品種,進一步豐富青藏高原的植物種類奠定了堅實基礎。
只為西寧滿城丁香滿城香
走進西寧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的丁香繁育基地,各種樣式的丁香花開正盛,隨處可見白色、紫色、粉色的小花瓣叢叢簇簇地開滿枝頭,花香馥郁、沁人心脾。
“左邊的是暴馬丁香,右邊的是羽葉丁香,遠處的是波峰丁香、四川丁香……”偌大的玻璃溫室里,丁香育苗讓人眼花繚亂,但張錦梅卻隨便就能叫出它們的名稱。在她眼里,這些丁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個品種的習性、特征,她都熟記于心。
這些年來,張錦梅的足跡幾乎遍及國內外集中種植丁香的地方。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暴馬丁香、小葉丁香、四川丁香、羽葉丁香、北京丁香、白丁香、遼東丁香、紫丁香、華北紫丁香、朝鮮丁香、裂葉丁香、花葉丁香等優(yōu)質丁香品種在西寧“安家落戶”。
西寧建成我國首個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丁香品種從2013年的18種增加到103種,實現可繁育的有69種。丁香花瓣由原來最為普通的四瓣,變成五瓣、六瓣甚至更多數量的花瓣。
眼下,穿行于高原古城西寧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都能聞見空氣中濃郁的花香。在西寧市區(qū),凡是有綠化的地方,幾乎都能看到丁香樹。
“看到優(yōu)質丁香品種已在西寧扎牢根基,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希望,今后能夠有更多人參與到丁香選種引育工作中來,我會盡我所能,將所學所懂傳授給大家,為‘滿城丁香滿城香’繼續(xù)貢獻力量。”張錦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