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訊 這一樽酒,歷久而芬芳。如每一顆不老壯心,歷世事而愈加雄壯,那人生豪邁,能溫暖你心。
雨水過后,東風解凍,大地復蘇。
二月初二,正是青龍?zhí)ь^的好日子。這天一大早,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zhèn)慕家村已是賓客紛至,熱鬧非凡。伴隨著聲聲嗩吶和陣陣鑼鼓,全村老少和聞訊趕來的省內(nèi)外游客,不僅有幸親歷了一幕傳統(tǒng)農(nóng)耕民俗文化活動的場景——迎酒神,而且也見證了第五屆“慕家村”酩餾文化旅游節(jié)的盛裝亮相。
來到古色古香的慕容古寨山門前,先是被印著“鮮卑慕容”、“酩餾始祖”、“遼東苗裔”的招展旌旗吸引了眼球,仿佛時光倒流似的穿越了一回。及至走近據(jù)說是已有400年綿延歷史而清流汩汩的拉霧神泉,走進“譽滿河湟美酒三杯供客醉,香飄苑外佳肴百味任君評”的“一品當朝”飯?zhí)?所有飯?zhí)镁孕芯屏蠲姨们罢T都有對仗工整風趣的楹聯(lián)),道地的鄉(xiāng)土氣息和濃厚的酒文化氛圍撲面而來。
接下來的一幕則更是精彩,祭山神、供奉龍、釀新酒、請酒仙……融合了儒釋道儀軌的祭酒典禮莊敬又不失喜樂,當慕容古寨的第一滴新酒也在這個不同平日的清晨滴落到燒坊的瓷碗中后,“喝”了新酒的酒仙便被村民們用轎子抬起在全村巡游,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出得廳堂迎接膜拜,一時熱鬧得不成。
在青海河湟地區(qū),二月二有吃豬頭肉的習俗。這一天的慕容古寨祭酒典禮上,定是不能少了名為“九龍過江”的殺豬儀式。而作為供品的豬頭肉,在整個儀式結(jié)束后,總會與當天新釀的酩餾酒一樣,被光臨現(xiàn)場的村民和游客分而食之。
“我們欣喜地看到,慕家村酩餾酒的傳人們,經(jīng)過20多年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創(chuàng)出了一個可喜的局面。在國內(nèi)酒類市場上,慕家村酩餾酒以其獨特的地方風味,像一匹黑馬脫穎而出,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品牌效應已經(jīng)形成。古老的土法釀酒工藝得到有效傳承,成為社會和政府部門高度認可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青海高原酩餾文化促進會顧問王文瀘告訴記者,隨著旅游旺季時每天平均300余人的游客接待量和諸如吐谷渾及鮮卑慕容氏歷史研討會、慕容古寨旅游規(guī)劃討論會、省垣地區(qū)一些文藝評獎和座談會的召開,慕容古寨在經(jīng)濟和文化兩方面的功能正在發(fā)揮,潛在的旅游前景正在顯現(xiàn)。“現(xiàn)在,不是錯誤的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而是正確的經(jīng)濟搭臺、文化唱戲。古寨,是平臺;文化,是角色。兩者相得益彰,相伴而長。一種地方名酒的開發(fā),帶出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復活了古老的民俗文化?梢哉f,在經(jīng)濟和文化如何相輔相成的發(fā)展方面,慕容古寨正在探索一條正確的道路。”王文瀘說。
“善哉!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感天性之難違,嘆苦樂之無常。唯有酩餾,可解庶民之同憂,可娛人神之共歡。敬人文始祖之功德,持虔誠之心愿,祈百姓以安康;仰華夏酒祖之威儀,納純樸之民風,傳酒禮以悠遠。吉日良辰,和風蔚然。鼓樂齊鳴,沐浴振冠。列案焚香,頌辭以宣。佑我黎民,興我家園。民眾之愿,唯天可鑒。酒祖神靈,伏惟尚饗!”一篇洋洋灑灑的百余字酒神祭文,從儀式主持人羅紫云的口中噴涌而出,現(xiàn)場氣氛頓時變得肅穆起來。
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也是人情禮儀交際活動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各項民俗活動中都有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酩餾又是青海人最喜歡喝的一種自釀青稞酒,具有理氣、和血、御寒等養(yǎng)生功效。近年來,湟中縣以世代釀造酩餾酒而遠近聞名的慕家村酩餾為載體,圍繞源遠流長的酒文化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相繼開發(fā)出慕容古寨、高原酩餾影視基地、紅色博物館等民俗文化旅游項目,既富于地方特色,又樹立了文化品牌,打造出一張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高漲的青海鄉(xiāng)村旅游“金名片”。
“春來二月蟄龍醒,地沐東風百草生。”據(jù)參加當天活動的湟中縣科技文化體育局副局長張珍玲介紹:“在農(nóng)村,農(nóng)歷二月初二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同樣重要,自古就有‘二月二,龍?zhí)ь^’的說法。人們認為這一天是風調(diào)雨順好年景的開端,也標志著一系列農(nóng)耕活動的開始,以期來年五谷豐登。”
唐人張九齡有詩云:“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春日的慕家村,別有韻味,穿越西納川沃土,翻過層層山巒,一碗溫熱的酒漿流淌過喉頭,熨帖著人們的肺腑,絲縷鄉(xiāng)愁,剎那溶在粗瓷碗中……快端起這一碗慕家酩餾吧!這一樽酒,歷久而芬芳。如每一顆不老壯心,歷世事而愈加雄壯,那人生豪邁,能溫暖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