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記者從青海省農牧廳了解到,科考人員近期在青海經過細致考察后發(fā)現(xiàn),瀾滄江源水體質量良好,水生生境基本為原生態(tài),水生生物資源比較豐富。
瀾滄江發(fā)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之一。作為世界第六長、亞洲第三長河流,瀾滄江由北向南地跨我國和老撾、泰國和越南等6國,流域面積達81萬平方公里,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
瀾滄江源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活動行程3000余公里,海拔落差3000米,是青海省繼長江源區(qū)科考及黃河源區(qū)本底調查后,又一次重要的水生生物專項調查活動。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南大學等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參加了科考活動。通過對瀾滄江源主要河流吉曲、扎曲和子曲開展水生生物資源、水生生境狀況、魚類致危因子等方面開展調查,共監(jiān)測到土著魚類4種、外來魚類1種、水生維管束植物10余種、底棲動物6種、兩棲動物2種,確定土著魚類產卵場2處。
“科考人員經過檢測,發(fā)現(xiàn)瀾滄江源水體質量保持良好,水生生境基本為原生態(tài),水生生物資源較為豐富。當?shù)卣腿罕姷乃锉Wo意識強,保護成效顯著。”青海省漁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監(jiān)測科副科長李柯懋說。
據了解,瀾滄江全流域分布魚類162種,河源記載有11種,其中青海省境內分布有8種,瀾滄裂腹魚、裸腹葉須魚、細尾鮡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這些水生生物資源對維系魚鳥共生體系和生態(tài)平衡起著關鍵作用,是青藏高原生態(tài)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態(tài)、經濟、科研和文化價值。此次調查科考活動基本摸清了瀾滄江源水生生物資源基本現(xiàn)狀,為進一步做好三江源水生生物保護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學數(shù)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