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歡迎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西路軍一個不朽的名字,西路軍一段撼人心扉的歷史……”歷時三個月,西寧市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改陳布展提升項目施工完畢,煥然一新的場館又增加了什么新亮點?讓我們隨著記者的鏡頭去看一看吧。
亮點一:更加突出西路軍歷史的“青海元素”
場館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主義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講話精神,以“信仰的力量·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將士在青海”為主題,對原展陳內容進行豐富和完善,新增了紅軍長征途經班瑪和紅四方面軍輝煌歲月兩個單元內容,壓縮了西路軍河西征戰(zhàn)的部分內容,擴充了西路軍在青海的內容,其中尤其是對西路軍被俘將士在青海英勇斗爭及新中國成立后再立新功的事跡進行深入挖掘,從而使展陳內容更加完善,更具地域特點,成為展示西路軍西征整個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更加突出了青海是西路軍歷史的“火種撒播地”“血脈傳承地”和“精神弘揚地”。
亮點二:場館內展陳文物史料內容更加豐富
通過改陳布展提升,紀念館本次提升將展陳面積從1900平方米提升至2400平方米,展線長度300米提升至400米。對部分場景的多媒體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對場景畫面、地面塑形、沙盤、雕塑等藝術品進行除塵作業(yè),修補褪色浮雕,使館藏藝術品以最佳的狀態(tài)呈現在觀眾面前。現陳列中有李先念、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和各類歷史照片、油畫、電文等文史資料,西路軍干部、戰(zhàn)士用過的武器、彈藥、衣物等珍貴文物130件,相關視頻10個、雕塑7組,臺面柜、懸挑柜、壁龕柜、大通柜等各類文物展柜19組,展陳檔次進一步提升。同時,紀念館不斷加強革命文物史料征集保護,通過走訪西路軍后代、研究專家、參與紀念館文物征集等老同志,尋訪祁連、循化、大通等西路軍戰(zhàn)士戰(zhàn)斗和生活的地方開展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現有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26件,一般文物及藏品共計245件。完成1101本珍貴革命歷史書籍收藏整理工作,其中不乏孤本絕本書籍,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革命歷史的研究帶來巨大幫助,有效充實、切實豐富了此次展陳內容。
亮點三:科技與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碰撞
此次改陳,紀念館內新增穿越式綜合藝術場景《風雪露營》《艱苦跋涉》,再現西路軍將士在青海祁連境內堅持斗爭、艱難跋涉,最終走出祁連的英勇故事;創(chuàng)新應用魔屏演藝場景《紅軍精神光照千秋》,以創(chuàng)設實物場景為基礎,結合魔屏演藝裝置,采用真人實拍摳像技術將該段歷史藝術化再現,讓觀眾能夠更直觀了解被俘西路軍將士在修建紅光寺期間,一心向黨,忠貞不渝,堅持斗爭的故事;首次采用多媒體微縮場景陳展《馬家灘上的唐奶奶》,講述湟中區(qū)馬家灘村原西路軍總部警衛(wèi)連連長唐正明帶領鄉(xiāng)親們綠化第二故鄉(xiāng)真實故事;全面提升多媒體場景《祁連巍巍》,本場景畫布長53米,高13米,地面塑形580平方米,是目前我國西北地區(qū)面積最大的戰(zhàn)爭情境畫面;以大型半景畫和立體地面塑形為載體,在演繹場地面塑形中添加高清成像演繹裝置,更加細致、生動的再現梨園口血戰(zhàn)、馬場灘戰(zhàn)斗、康龍寺鏖戰(zhàn)等激烈戰(zhàn)斗場面和石窩山會議、進入青海、走出祁連山的真實場景。此沉浸式大型半景畫多媒體場景采用動靜結合的演繹方式,既有靜態(tài)模式下的觀賞體驗,也有動態(tài)模式下的沉浸式觀賞體驗。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使得觀眾可以在沉浸式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更加生動、逼真的歷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