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圖說青海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
“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丁玉梅
發(fā)布時間:2023-12-10 08:48:27
編輯:魯東

  石德榮在查看沙區(qū)樹苗的長勢。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車子駛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繼續(xù)沿著環(huán)湖東路行駛二十多分鐘,一眼便能望見成片的林地,這里就是“克土”治沙點。

  從沙地變成綠洲需要多少年?“4代治沙人苦干40年,種下8公里的林帶,荒漠變成綠洲。”青海人在海晏克土沙地的實踐,給了我們答案。

  “眼前這些是青海云杉,往前些是樟子松,遠處最高的那片是楊樹,像是趴在地上的樹是沙棘。”海晏縣草原站工程師石德榮掰著手指頭,細數(shù)植物的種類,她熟悉這兒的每一棵樹苗,二十多年的親密接觸,這片林地的樹苗就是她的親人。

  “二十年的每一年,有200多天是在沙漠度過,會不會感到枯燥?”望著眼前成片的林地,很難想象石德榮會在這片地方堅持了這么多年。“不會枯燥,親眼看著沙漠一點點變綠,是特別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石德榮瞇著眼,目光來回巡視著這片林地,眼里有欣慰也有驕傲。

  冬日暖陽灑在樹梢,即使不見夏日的蒼翠,但扎根在沙地里的樹,也比尋常樹多了一份勃勃生機。二十世紀80年代,這里還是覆蓋著黃沙的流沙區(qū)。曾經(jīng)它的沙漠化面積占青海省沙漠化總面積的0.5%,占海晏土地總面積的13.6%,占環(huán)青海湖沙漠化總面積的56.7%。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克土沙區(qū)每年以十幾米的速度向周邊蔓延,導致大片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被逐年減少,河道出現(xiàn)季節(jié)性斷流,青海湖水位持續(xù)下降。

  “四十年前,一年四季,不管風大還是風小,只要有風嘴里都是沙子。”家住三角城鎮(zhèn)海峰村克土社的仁青回憶道,那時候他從沒想過,克土還會種上樹。

  “從1980年開始,我們省著手治理克土沙區(qū),對克圖斜瑪、大水塘一帶的沙區(qū)實行常年禁牧封育和工程治理。老一輩的人研究出沙棘營養(yǎng)土坨造林技術,用于治沙造林。”石德榮指著沙棘說,沙棘耐寒耐旱,在沙地的成活率比較高。

  石德榮跟著第一代海晏縣林業(yè)站站長,在這里種過不少沙棘,有著二十多年樹齡的沙棘,儼然已繁殖成“片”。

  “剛分配到林業(yè)站的時候,我還是個啥都不懂的‘門外漢’。”望著眼前的沙棘,石德榮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過去,2002年石德榮參加工作后不久,便被老站長帶去治沙點,看著老站長熟練地指揮著工人,種下一棵棵樹苗,她暗暗下定決心,也要在這個行業(yè)中作出一番成績來。

  石德榮跟著老站長,在克土沙區(qū)種下不少楊樹,但楊樹其中有一棵生病,其他的楊樹都會被傳染。在海北,滿山烏柳隨處可見,石德榮隨即想到,這些烏柳可不可以種到克土,這樣樹種多了,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會不會高一些?

  于是,石德榮和同事們開始在沙漠里栽種烏柳。1米的烏柳,為了保沙,要深栽下七八十公分,地面僅留二十多公分。當?shù)貨]有苗就從外地調,人少不夠就去找專業(yè)的造林隊。

  常年在沙地工作,她的膚色要比尋常人黑一些。“有時候忙得顧不上那么多,一心想著怎么樣才能種活樹苗,也就不在意這些了。”剪著短發(fā)的石德榮干起事來,也帶著一股子利落勁。

  2013年海晏縣克土沙區(qū)被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后,石德榮和同事們又通過申請林業(yè)科技推廣項目,大膽的從遼寧引進樟子松運用于治沙造林,樟子松的引種成功,填補了海晏縣沙區(qū)造林無常綠喬木樹種的歷史,也填補了青海湖東北岸高寒沙漠區(qū)無常綠喬木樹種的空白。

  石德榮還依托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項目和海晏縣沙區(qū)的立地條件,探索出了青海云杉低密度治沙造林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苗木對養(yǎng)分、水分的需求和相互競爭,增加了沙區(qū)物種的多樣性,改善了林分結構,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近自然沙漠生態(tài)系統(tǒng),進一步增強林草植被的綜合防護效益。

  “你看那片沙丘上是我們前年埋下的草方格,夏天草方格里會長出冰草等植物,綠進沙退我們比誰都高興。”石德榮笑著說,這兩年他們著重治理流動沙丘,效果非常不錯,天氣熱了還有不少鳥類,在草方格安家呢!

  經(jīng)過石德榮他們四代治沙人的努力,海晏林草綜合覆蓋度達到30%-40%,局部地區(qū)高達85%以上,沙漠化面積從“十一五”期間的6.75萬公頃減少到現(xiàn)在的6.62萬公頃?送林紊乘氖,石德榮他們不怕與沙抗爭、與林為伴,在青海湖北岸,以青春和汗水書寫沙退綠進的生態(tài)贊歌。

推薦閱讀
陳剛督導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信訪舉報事項整改工作
省政府常務會議召開 吳曉軍主持
培育高素質農牧民 助力美麗鄉(xiāng)村建設
青海海西:將承辦青海省第十九屆運動會
2023年度擬晉升高級政工師任職資格人員結果公示
省人大常委會公告 第十號 第十一號 第十二號
海東:用好督察“利劍” 守護藍天碧水凈土
西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讓綠色成高質量發(fā)展底色
24H熱點
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組向青海省交辦信訪舉報件40件
以嚴之又嚴實之又實的舉措做好小水電站問題整改工作
省政協(xié)召開主席民主監(jiān)督座談會
省委組織部結合省委巡視開展選人用人專項檢查
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聯(lián)席會議召開
青海省2024年計劃選調470名應屆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
自然資源部高原荒漠區(qū)礦產勘查技術中心落戶青海
從“紙上學”到“事上見”
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垃圾清運暖了居民心
來了來了!雪來了
熱點圖片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走進西寧市黨建綜合服務中心
【學思想 強黨性 重...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暖!患者急需“熊貓血” “熊貓俠”挽起袖子“抽我的”
暖!患者急需“熊貓...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海】黨建引領 共繪平安建設“同心圓”——“‘楓橋經(jīng)驗’青海新實踐”系列綜述之一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
互助:初冬草莓搶鮮上市
互助:初冬草莓搶鮮上市
高原冬日健身熱
高原冬日健身熱
用“心”援青 用“愛”留人——記第五批浙江省援青干部、海西州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葉歡雷
用“心”援青 用“愛...
【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民聲熱線】守山護水筑牢綠色屏障
【中央生態(tài)環(huán)保督察·...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
“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青海日報
2023-12-10 08: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
“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青海日報
2023-12-10 08: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推動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態(tài)安全屏障】
“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記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石德榮

  • 2023-12-10 08:48:27
  • 來源:青海日報

  石德榮在查看沙區(qū)樹苗的長勢。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車子駛出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繼續(xù)沿著環(huán)湖東路行駛二十多分鐘,一眼便能望見成片的林地,這里就是“克土”治沙點。

  從沙地變成綠洲需要多少年?“4代治沙人苦干40年,種下8公里的林帶,荒漠變成綠洲。”青海人在海晏克土沙地的實踐,給了我們答案。

  “眼前這些是青海云杉,往前些是樟子松,遠處最高的那片是楊樹,像是趴在地上的樹是沙棘。”海晏縣草原站工程師石德榮掰著手指頭,細數(shù)植物的種類,她熟悉這兒的每一棵樹苗,二十多年的親密接觸,這片林地的樹苗就是她的親人。

  “二十年的每一年,有200多天是在沙漠度過,會不會感到枯燥?”望著眼前成片的林地,很難想象石德榮會在這片地方堅持了這么多年。“不會枯燥,親眼看著沙漠一點點變綠,是特別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沙漠添綠,再苦都值了!”石德榮瞇著眼,目光來回巡視著這片林地,眼里有欣慰也有驕傲。

  冬日暖陽灑在樹梢,即使不見夏日的蒼翠,但扎根在沙地里的樹,也比尋常樹多了一份勃勃生機。二十世紀80年代,這里還是覆蓋著黃沙的流沙區(qū)。曾經(jīng)它的沙漠化面積占青海省沙漠化總面積的0.5%,占海晏土地總面積的13.6%,占環(huán)青海湖沙漠化總面積的56.7%。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克土沙區(qū)每年以十幾米的速度向周邊蔓延,導致大片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被逐年減少,河道出現(xiàn)季節(jié)性斷流,青海湖水位持續(xù)下降。

  “四十年前,一年四季,不管風大還是風小,只要有風嘴里都是沙子。”家住三角城鎮(zhèn)海峰村克土社的仁青回憶道,那時候他從沒想過,克土還會種上樹。

  “從1980年開始,我們省著手治理克土沙區(qū),對克圖斜瑪、大水塘一帶的沙區(qū)實行常年禁牧封育和工程治理。老一輩的人研究出沙棘營養(yǎng)土坨造林技術,用于治沙造林。”石德榮指著沙棘說,沙棘耐寒耐旱,在沙地的成活率比較高。

  石德榮跟著第一代海晏縣林業(yè)站站長,在這里種過不少沙棘,有著二十多年樹齡的沙棘,儼然已繁殖成“片”。

  “剛分配到林業(yè)站的時候,我還是個啥都不懂的‘門外漢’。”望著眼前的沙棘,石德榮的思緒仿佛回到了過去,2002年石德榮參加工作后不久,便被老站長帶去治沙點,看著老站長熟練地指揮著工人,種下一棵棵樹苗,她暗暗下定決心,也要在這個行業(yè)中作出一番成績來。

  石德榮跟著老站長,在克土沙區(qū)種下不少楊樹,但楊樹其中有一棵生病,其他的楊樹都會被傳染。在海北,滿山烏柳隨處可見,石德榮隨即想到,這些烏柳可不可以種到克土,這樣樹種多了,抵御病蟲害的能力會不會高一些?

  于是,石德榮和同事們開始在沙漠里栽種烏柳。1米的烏柳,為了保沙,要深栽下七八十公分,地面僅留二十多公分。當?shù)貨]有苗就從外地調,人少不夠就去找專業(yè)的造林隊。

  常年在沙地工作,她的膚色要比尋常人黑一些。“有時候忙得顧不上那么多,一心想著怎么樣才能種活樹苗,也就不在意這些了。”剪著短發(fā)的石德榮干起事來,也帶著一股子利落勁。

  2013年海晏縣克土沙區(qū)被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后,石德榮和同事們又通過申請林業(yè)科技推廣項目,大膽的從遼寧引進樟子松運用于治沙造林,樟子松的引種成功,填補了海晏縣沙區(qū)造林無常綠喬木樹種的歷史,也填補了青海湖東北岸高寒沙漠區(qū)無常綠喬木樹種的空白。

  石德榮還依托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qū)項目和海晏縣沙區(qū)的立地條件,探索出了青海云杉低密度治沙造林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了苗木對養(yǎng)分、水分的需求和相互競爭,增加了沙區(qū)物種的多樣性,改善了林分結構,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近自然沙漠生態(tài)系統(tǒng),進一步增強林草植被的綜合防護效益。

  “你看那片沙丘上是我們前年埋下的草方格,夏天草方格里會長出冰草等植物,綠進沙退我們比誰都高興。”石德榮笑著說,這兩年他們著重治理流動沙丘,效果非常不錯,天氣熱了還有不少鳥類,在草方格安家呢!

  經(jīng)過石德榮他們四代治沙人的努力,海晏林草綜合覆蓋度達到30%-40%,局部地區(qū)高達85%以上,沙漠化面積從“十一五”期間的6.75萬公頃減少到現(xiàn)在的6.62萬公頃?送林紊乘氖辏聵s他們不怕與沙抗爭、與林為伴,在青海湖北岸,以青春和汗水書寫沙退綠進的生態(tài)贊歌。

作者 丁玉梅
編輯:魯東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