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圖說青海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
——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洪玉杰 陳俊 才貢加
發(fā)布時間:2023-12-23 13:46:04
編輯:何繼紅

上白莊村山體滑坡點。洪玉杰 陳 俊 才貢加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2月21日,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è)草原局在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時發(fā)現(xiàn),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zhèn)上白莊村東山出現(xiàn)山體裂痕,極易遭受山體滑坡危害。

  “轉移!”為確保坡下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循化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涉及區(qū)域42戶212人已全部安全轉移至安全地帶,并得到妥善安置。

  了解情況得知,自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以來,上白莊村部分村民房屋有裂縫損壞情況,加之受連日持續(xù)余震影響,在隱患點開展排查時,發(fā)現(xiàn)上白莊村存在山體裂痕,循化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趕赴現(xiàn)場,及時組織群眾轉移,并在滑坡區(qū)周圍設置警戒線,避免次生災害發(fā)生。

  12月22日上午9時,驅車趕往上白莊村轉移群眾安置點,一家名為“循化縣青籟農(nóng)牧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廠房空曠地,10頂救災帳篷矗立,帳篷伸出的煙囪里冒著爐煙,旁邊的空曠地上堆放著小山般的燃料用煤。

  “家受損了可以再建,人平安就好。”村民馬德智在“自家”帳篷前忙碌著準備領取救災物資,一家6口人在暖和的帳篷內收拾著東西,并為及時撤離出來感到慶幸,對于今后的生活,馬德智坦言,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靠自己的努力有信心過上好日子。

  向山體滑坡的上白莊村東山方向前行,山坡下已經(jīng)拉設警戒線、設置警示牌,工作人員值班值守,嚴格管控行人、車輛通行,山腳,一處高約80米、寬約60米滑坡點躍然出現(xiàn)眼前,部分山體塌陷,道道裂痕觸目驚心。循化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è)草原局局長沈英才正在現(xiàn)場詳細了解隱患發(fā)展態(tài)勢、隱患監(jiān)測人員工作情況及群眾避險、滑坡點防治工作詳細部署。

  “這個山體滑坡因發(fā)現(xiàn)報告及時,先期處置得當,群眾撤離轉移迅速,未發(fā)生人員傷亡,是一次成功的地質災害預警預測。”沈英才介紹說。21日當晚,組織地質專家團隊、公安、消防和白莊鎮(zhèn)黨員干部等應急處置力量,啟動監(jiān)測預警,分3處安置點緊急避險轉移,一方面及時采購調運棉被、衣服、食品等生活必用品,確保救災物資到位;另一方面逐一排查水、電、路、通訊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為山體滑坡應急治理和地震災后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為制定科學的山體滑坡治理方案,循化縣黨委政府、縣自然資源局會同省核工業(yè)地質局青海工程勘察院已對地質進行勘察,制定自上而下以“削方減載”的應急治理方案,計劃于明日對滑坡形成的近3萬立方米災害土方量進行工程治理,防止次生災害發(fā)生。

  “災害猛于虎,預警避險、緊急轉移是被動求生,但更要求我們主動作為、積極治理,最大限度提高災害治理的效率和減少群眾的財產(chǎn)損失。”沈英才說。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在海東市現(xiàn)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青海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第四屆“青海榜樣”宣傳發(fā)布活動舉行
積石山6.2級地震烈度圖發(fā)布
省網(wǎng)信辦征集"凈網(wǎng)"系列專項行動整治重點的通告
關于面向青海省地震災區(qū)提供教育服務的公告
青海西寧:分類定級推動農(nóng)村高效管理
日處理11萬噸!西寧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
24H熱點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循化部分橋梁接受震后“體檢”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寒冬里的安置點溫情滿滿
日處理11萬噸!西寧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人民至上!確保人民群眾安全...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飄揚的黨旗就是群眾的主心骨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循化...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帳篷里的討論會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安置點的警務室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有啥需要盡管找我們”
【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用我的專業(yè)解決...
熱點圖片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循化部分橋梁接受震后“體檢”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寒冬里的安置點溫情滿滿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日處理11萬噸!西寧兩座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
日處理11萬噸!西寧...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人民至上!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青海省全面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飄揚的黨旗就是群眾的主心骨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帳篷里的討論會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安置點的警務室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
——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青海日報
2023-12-23 13: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
——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青海日報
2023-12-23 01: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地震后再遇山體滑坡
——循化縣上白莊村42戶212人緊急轉移

  • 2023-12-23 01:46:04
  • 來源:青海日報

上白莊村山體滑坡點。洪玉杰 陳 俊 才貢加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2月21日,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è)草原局在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時發(fā)現(xiàn),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zhèn)上白莊村東山出現(xiàn)山體裂痕,極易遭受山體滑坡危害。

  “轉移!”為確保坡下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循化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涉及區(qū)域42戶212人已全部安全轉移至安全地帶,并得到妥善安置。

  了解情況得知,自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以來,上白莊村部分村民房屋有裂縫損壞情況,加之受連日持續(xù)余震影響,在隱患點開展排查時,發(fā)現(xiàn)上白莊村存在山體裂痕,循化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一時間組織工作人員趕赴現(xiàn)場,及時組織群眾轉移,并在滑坡區(qū)周圍設置警戒線,避免次生災害發(fā)生。

  12月22日上午9時,驅車趕往上白莊村轉移群眾安置點,一家名為“循化縣青籟農(nóng)牧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廠房空曠地,10頂救災帳篷矗立,帳篷伸出的煙囪里冒著爐煙,旁邊的空曠地上堆放著小山般的燃料用煤。

  “家受損了可以再建,人平安就好。”村民馬德智在“自家”帳篷前忙碌著準備領取救災物資,一家6口人在暖和的帳篷內收拾著東西,并為及時撤離出來感到慶幸,對于今后的生活,馬德智坦言,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靠自己的努力有信心過上好日子。

  向山體滑坡的上白莊村東山方向前行,山坡下已經(jīng)拉設警戒線、設置警示牌,工作人員值班值守,嚴格管控行人、車輛通行,山腳,一處高約80米、寬約60米滑坡點躍然出現(xiàn)眼前,部分山體塌陷,道道裂痕觸目驚心。循化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è)草原局局長沈英才正在現(xiàn)場詳細了解隱患發(fā)展態(tài)勢、隱患監(jiān)測人員工作情況及群眾避險、滑坡點防治工作詳細部署。

  “這個山體滑坡因發(fā)現(xiàn)報告及時,先期處置得當,群眾撤離轉移迅速,未發(fā)生人員傷亡,是一次成功的地質災害預警預測。”沈英才介紹說。21日當晚,組織地質專家團隊、公安、消防和白莊鎮(zhèn)黨員干部等應急處置力量,啟動監(jiān)測預警,分3處安置點緊急避險轉移,一方面及時采購調運棉被、衣服、食品等生活必用品,確保救災物資到位;另一方面逐一排查水、電、路、通訊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為山體滑坡應急治理和地震災后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為制定科學的山體滑坡治理方案,循化縣黨委政府、縣自然資源局會同省核工業(yè)地質局青海工程勘察院已對地質進行勘察,制定自上而下以“削方減載”的應急治理方案,計劃于明日對滑坡形成的近3萬立方米災害土方量進行工程治理,防止次生災害發(fā)生。

  “災害猛于虎,預警避險、緊急轉移是被動求生,但更要求我們主動作為、積極治理,最大限度提高災害治理的效率和減少群眾的財產(chǎn)損失。”沈英才說。

作者 洪玉杰 陳俊 才貢加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