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各地
青海格爾木:大格勒人“搬”出幸福好日子
作者:馬曉君
發(fā)布時間:2024-03-04 08:06:45
編輯:孔令磊
大格勒鄉(xiāng)的太傅社火表演。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在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有一種獨特的社火文化——太傅表演,這種獨特的社火文化為什么會在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生根發(fā)芽?

  太傅為中國古代職官,據記載始于西周,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帝王年幼或缺位時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一,秦朝時被廢止。西漢曾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設置,但多為虛銜。

  大格勒鄉(xiāng)太傅表演

  記錄著一段搬遷史

  2月20日,伴隨著震天的鑼鼓聲和歡快的舞蹈,記者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被迎面而來的社火隊伍所吸引,安塞腰鼓、太平鼓、舞獅、旱船……在這些熟悉的社火角色中,有一支16人為一組的“特別”角色隊伍進入視線,“這就是太傅,這個角色整個海西地區(qū)只有我們有。”大格勒鄉(xiāng)黨委書記王壽邦說。

  記者了解到,大格勒鄉(xiāng)70%的村民都是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曲溝鄉(xiāng)(今龍羊峽鎮(zhèn))搬遷而來,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又是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遷移過來的,一同遷移過來的不只是人口,還有他們的傳統(tǒng)社火文化——太傅。

  太傅持膏藥燈街頭祈福是甘肅省永靖縣每逢社火活動中必有的角色扮演,而今天在大格勒鄉(xiāng)廣場看到的16個武將裝扮、頭戴“鳳天大翅”的人物形象,是社火中最威武的角色。

  “太傅的表演者,一般都是選男性中比較高大威武、身強力壯的人,這樣才能展現角色大氣、灑脫的形象。”據大格勒鄉(xiāng)村民徐家祥介紹,太傅就要有陽剛之氣,要有威武不屈、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的霸氣和豪氣。

  2月20日,在大格勒鄉(xiāng)廣場的社火表演中,記者看到“太傅們”身穿硬靠,背插四面旗子,頭戴將巾子,再插一對大翅,根據角色不同,穿不同顏色的服裝,畫不同的臉譜、戴不同的胡須。他們右手掌燈,威武大氣,行走時邁著穩(wěn)健的八字步,有轉燈、背燈、并四排行走、并二排行走、交叉、圍成圓圈向中心上燈或向圓外背燈等動作。

  大格勒鄉(xiāng)村民在經歷兩次搬遷后,仍有部分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留。

  “我搬過來時才9歲,轉眼都過去40多年了。”徐家祥說,1980年,為支持國家水力發(fā)電事業(yè),他跟隨父輩來到大格勒鄉(xiāng)生活。

  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被稱為黃河“龍頭”電站,據了解,大格勒鄉(xiāng)作為龍羊峽水電站庫區(qū)移民的安置村之一,曾有465戶2841名村民在此安家落戶。

  “我奶奶那一輩人是從甘肅省永靖縣遷移到共和縣曲溝鄉(xiāng)的,也就是今天的龍羊峽鎮(zhèn),現在的龍羊峽鎮(zhèn)社火也有這個角色,他們保留得更全面一點。”徐家祥說。

  兩次搬遷,搬來新生活

  “我記得剛來這里時還不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這里只是農墾知青開荒出來的一片農場,自然條件差。搬遷過來后,生產生活條件慢慢改善,現在家家都住上樓房,買了私家車。”徐家祥說。

  據有關資料顯示,1980年,支邊青年被調離后撤銷了大格勒農場,后由海南州龍羊峽庫區(qū)移民搬遷至此,成立大格勒人民公社。1982年,大格勒人民公社劃入格爾木市管轄,1984年改為大格勒鄉(xiāng)。經過40多年的發(fā)展,大格勒鄉(xiāng)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推動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yè)融合一體化進程,群眾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植樹造林、鋪設水泥路、完善各類公共基礎設施,馬路邊拔地而起的是一排排小別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將它與之前的“貧窮落后”聯系在一起。

  “我來鄉(xiāng)上工作不久,但據我了解,這里的村民家庭條件都不錯,有的都已經在格爾木市買房了。”在大格勒鄉(xiāng)政府工作4年的職員陳春廣說,大格勒鄉(xiāng)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從2008年開始,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村民開始大面積種植枸杞。隨著枸杞市場越來越好,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大格勒鄉(xiāng)群眾因種植枸杞脫貧致富。2023年,大格勒鄉(xiāng)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元以上,群眾的生活也像枸杞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如今,枸杞產業(yè)已成為當地的支柱型產業(yè),枸杞的品質被廣大消費者稱道。大格勒鄉(xiāng)也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國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全國“一村一品”(枸杞)示范鄉(xiāng)鎮(zhèn)、國家級有機枸杞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基地(核心區(qū))、國家枸杞綠色原產地保護證書、青海省“千村建設百村示范”整鄉(xiāng)推進示范區(qū)、海西州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富民強百村試點地區(qū)、海西州新農村示范之鄉(xiāng)、庫區(qū)移民示范之鄉(xiāng)等榮譽稱號。

推薦閱讀
青海代表團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省委召開專題會議 陳剛主持
瀾湄萬里行|實地探訪柬埔寨新金邊國際機場項目
青海實施禁捕重點水域違法犯罪行為有獎舉報制度
青海省2024年“春風行動”省級專場招聘活動公告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西寧市外貿高速增長跑出“新速度”
如期開學,帶著夢想起航 海東地震災區(qū)一線報道
24H熱點
西寧市開展學雷鋒系列志愿服務活動
青海大通縣:“春風行動”送崗位 線下招聘促就業(yè)
青海湟源縣:全力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攻堅戰(zhàn)
西寧緩堵保暢提質提效行動啟動
海西:新能源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重要引擎
西寧市外貿高速增長跑出“新速度”
如期開學,帶著夢想起航——海東地震災區(qū)一線報道
“龍”光煥發(fā),開啟多彩學期——西寧市中小學校開...
西寧市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青海玉樹:種下“石榴樹”開出育才花
熱點圖片
又是一年“春風”來 ——青海省2024年“春風行動”省級專場招聘會見聞
又是一年“春風”來 ...
省城西區(qū)舉辦首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
省城西區(qū)舉辦首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守護裸鯉,重現一個生機盎然的青海湖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小工人 大工匠——英雄嶺上一場跨越二十九年的時空對話
小工人 大工匠——英...
如期開學,帶著夢想起航——海東地震災區(qū)一線報道
如期開學,帶著夢想...
“龍”光煥發(fā),開啟多彩學期——西寧市中小學校開學見聞
“龍”光煥發(fā),開啟...
開學第一課:夯實校車安全防線
開學第一課:夯實校...
西寧市西關街小學家校聯動開展“開學第一課”
西寧市西關街小學家...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格爾木:大格勒人“搬”出幸福好日子

西海都市報
2024-03-04 08: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格爾木:大格勒人“搬”出幸福好日子

西海都市報
2024-03-04 08:0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格爾木:大格勒人“搬”出幸福好日子

  • 2024-03-04 08:06:45
  • 來源:西海都市報
大格勒鄉(xiāng)的太傅社火表演。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在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有一種獨特的社火文化——太傅表演,這種獨特的社火文化為什么會在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生根發(fā)芽?

  太傅為中國古代職官,據記載始于西周,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帝王年幼或缺位時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位列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一,秦朝時被廢止。西漢曾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設置,但多為虛銜。

  大格勒鄉(xiāng)太傅表演

  記錄著一段搬遷史

  2月20日,伴隨著震天的鑼鼓聲和歡快的舞蹈,記者走進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大格勒鄉(xiāng),被迎面而來的社火隊伍所吸引,安塞腰鼓、太平鼓、舞獅、旱船……在這些熟悉的社火角色中,有一支16人為一組的“特別”角色隊伍進入視線,“這就是太傅,這個角色整個海西地區(qū)只有我們有。”大格勒鄉(xiāng)黨委書記王壽邦說。

  記者了解到,大格勒鄉(xiāng)70%的村民都是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曲溝鄉(xiāng)(今龍羊峽鎮(zhèn))搬遷而來,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又是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遷移過來的,一同遷移過來的不只是人口,還有他們的傳統(tǒng)社火文化——太傅。

  太傅持膏藥燈街頭祈福是甘肅省永靖縣每逢社火活動中必有的角色扮演,而今天在大格勒鄉(xiāng)廣場看到的16個武將裝扮、頭戴“鳳天大翅”的人物形象,是社火中最威武的角色。

  “太傅的表演者,一般都是選男性中比較高大威武、身強力壯的人,這樣才能展現角色大氣、灑脫的形象。”據大格勒鄉(xiāng)村民徐家祥介紹,太傅就要有陽剛之氣,要有威武不屈、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的霸氣和豪氣。

  2月20日,在大格勒鄉(xiāng)廣場的社火表演中,記者看到“太傅們”身穿硬靠,背插四面旗子,頭戴將巾子,再插一對大翅,根據角色不同,穿不同顏色的服裝,畫不同的臉譜、戴不同的胡須。他們右手掌燈,威武大氣,行走時邁著穩(wěn)健的八字步,有轉燈、背燈、并四排行走、并二排行走、交叉、圍成圓圈向中心上燈或向圓外背燈等動作。

  大格勒鄉(xiāng)村民在經歷兩次搬遷后,仍有部分傳統(tǒng)文化得以保留。

  “我搬過來時才9歲,轉眼都過去40多年了。”徐家祥說,1980年,為支持國家水力發(fā)電事業(yè),他跟隨父輩來到大格勒鄉(xiāng)生活。

  龍羊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被稱為黃河“龍頭”電站,據了解,大格勒鄉(xiāng)作為龍羊峽水電站庫區(qū)移民的安置村之一,曾有465戶2841名村民在此安家落戶。

  “我奶奶那一輩人是從甘肅省永靖縣遷移到共和縣曲溝鄉(xiāng)的,也就是今天的龍羊峽鎮(zhèn),現在的龍羊峽鎮(zhèn)社火也有這個角色,他們保留得更全面一點。”徐家祥說。

  兩次搬遷,搬來新生活

  “我記得剛來這里時還不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這里只是農墾知青開荒出來的一片農場,自然條件差。搬遷過來后,生產生活條件慢慢改善,現在家家都住上樓房,買了私家車。”徐家祥說。

  據有關資料顯示,1980年,支邊青年被調離后撤銷了大格勒農場,后由海南州龍羊峽庫區(qū)移民搬遷至此,成立大格勒人民公社。1982年,大格勒人民公社劃入格爾木市管轄,1984年改為大格勒鄉(xiāng)。經過40多年的發(fā)展,大格勒鄉(xiāng)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推動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yè)融合一體化進程,群眾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植樹造林、鋪設水泥路、完善各類公共基礎設施,馬路邊拔地而起的是一排排小別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將它與之前的“貧窮落后”聯系在一起。

  “我來鄉(xiāng)上工作不久,但據我了解,這里的村民家庭條件都不錯,有的都已經在格爾木市買房了。”在大格勒鄉(xiāng)政府工作4年的職員陳春廣說,大格勒鄉(xiāng)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從2008年開始,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村民開始大面積種植枸杞。隨著枸杞市場越來越好,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大格勒鄉(xiāng)群眾因種植枸杞脫貧致富。2023年,大格勒鄉(xiāng)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元以上,群眾的生活也像枸杞一樣,過得紅紅火火。

  如今,枸杞產業(yè)已成為當地的支柱型產業(yè),枸杞的品質被廣大消費者稱道。大格勒鄉(xiāng)也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鎮(zhèn)、全國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全國“一村一品”(枸杞)示范鄉(xiāng)鎮(zhèn)、國家級有機枸杞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基地(核心區(qū))、國家枸杞綠色原產地保護證書、青海省“千村建設百村示范”整鄉(xiāng)推進示范區(qū)、海西州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富民強百村試點地區(qū)、海西州新農村示范之鄉(xiāng)、庫區(qū)移民示范之鄉(xiāng)等榮譽稱號。

作者 馬曉君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