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生態(tài)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
——高質量發(fā)展區(qū)域調研行·黃南篇(下)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洪玉杰
發(fā)布時間:2024-04-19 07:21:16
編輯:李娜

黃河邊上的民宿。洪玉杰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的軟實力。

  黃南藏族自治州作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富集地區(qū),“文”字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處處滲透在金色谷地,草山良川隆務河、流連旖旎麥秀林,碧水丹山坎布拉,千山環(huán)繞,萬木飄香。熱貢文化融合了藏族和其他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

  以文興業(yè),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進同仁市隆務鎮(zhèn)仁俊院,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極具藏式風格的建筑,四方的院子籠罩在略顯灼熱的陽光中,已經綠意冒尖的樹枝在春風里搖擺,一段厚重悠久的歷史凝固在眼前的時光里。仁俊院的主人夏吾角是熱貢藝術國家級傳承人,也是國內最負盛名的唐卡大師之一。

  熱貢,藏語意為“金色的河谷”。熱貢藝術已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門類繁多,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以唐卡為例,在“神筆坊”,每一位“匠人”手持畫筆,聚精會神,打線、勾圖、上色、劃線……每一步都倍加仔細,唐卡里的每一個人物、每一種表情、每一朵花朵,都在他們的精致手藝中變得具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眾所周知,唐卡作品十分珍貴,追究原因,繪制時所需要的顏料為純天然瑪瑙、朱砂、金粉等物料,顏料沒有成品,再通過精心調制,一般情況下,光磨顏料就需要少則一周,多則一月的時間創(chuàng)作一幅完整的唐卡,單人得花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從原先的地域名稱,到如今的文化品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同仁有近4.2萬人以熱貢藝術創(chuàng)作為“生計”,他們既是心思縝密,耐得住寂寞的藝人,也是精明能干的生意人,用繪制唐卡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家家有畫室,人人是藝人”的高原縣城,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唐卡藝術品加工制作,在一個個普通的院落里,一雙雙勤勞的雙手,用一支支畫筆讓唐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成為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

  如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貢藝術,已經成為青海和世界對話的文化橋梁,當地黨委政府在保護中充分考慮到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正在探索一條科學的、健康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

  以文促旅,建設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

  以青海湖為中心,東南望,你會發(fā)現明熹宗題匾“西域圣境”,黃南,當你走進它的視線,恰似一波又一波的絢爛色彩沖擊著你的雙瞳,猶如一縷又一縷撲面清風令你沐浴無盡的愜意。

  依托黃南一號風景大道,構建青海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東南門戶的“服務門廳”。黃南州優(yōu)先集中培育“黃南一號風景大道”,布局以“西域勝境·神韻黃南”為主題的全域標識系統(tǒng),在風景大道主干沿線建設具有黃南特色、市縣文化元素的景觀構筑物、觀景平臺、服務設施,推動道路沿線城鎮(zhèn)、鄉(xiāng)村風貌改造。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坐標,但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坐標?尖扎給了我們新的答案。

  立足縣域資源和地理位置優(yōu)勢,利用與西寧、海南、海東、甘南、阿壩的旅游通道,全力打造昂拉鄉(xiāng)德吉村、坎布拉鎮(zhèn)直崗拉卡村、當順鄉(xiāng)古什當村、能科鄉(xiāng)德欠村、康楊鎮(zhèn)城上村等30個鄉(xiāng)村旅游景點,把縣域內的各旅游景點“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圈”,實現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精心策劃打造環(huán)尖扎至貴德鄉(xiāng)村旅游精品游、黃河廊道精品兩日游、紅色尋根之旅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尖扎縣旅游大環(huán)線、南部旅游環(huán)線和四條小環(huán)線等6條旅游環(huán)線,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齊全的旅游“打卡點”。

  推門望水、開門見山,白墻黛瓦、自然靜謐,尖扎縣來玉村“黃河第一村”民宿點呈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并登上了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江南風格融合藏式風格,讓這里總是一房難求,一飯難求,“小”民宿探索發(fā)展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大”產業(yè)。

  當現代文明與歷史遺存交匯于此,山水黃南的熱貢六月會、藏戲匯演、民間“拉伊”、唐卡繪制、土族“於菟”、五彩神箭、蒙古族那達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扎毛古村、和日石刻、郭麻日古堡、熱貢莊園、念青部落等一批特色鮮明、獨具規(guī)模、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愛的特色旅游名鎮(zhèn)名村,一時間成了讓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來到這里的人們,絲毫沒有置身于秘境之中的踟躕,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一探究竟的激情。

  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南地區(qū)聚居著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以文化為紐帶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繁榮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同倉,隆務河畔一座“夯土”建筑,里面展示著250多年前回族、漢族、撒拉族商戶來隆務老街經商的九米唐卡《隆務九曲圖》;用琉璃加工方法燒制出的《哈達石榴樹》,還有與同仁“同”名,在《說文解字》中意為“合會”,在《墨子·經上》中意為“重體合類”的注解。

  “‘類同相感、聲同則應’,只有同感,才能共鳴。”觀看同倉宣傳片,省委黨校教授、同倉策展顧問專家索南旺杰介紹,體驗館里展示的唐卡、堆繡、泥塑、雕刻等豐富的非遺藝術作品,不僅多維呈現同仁各民族的非遺技藝和生活記憶,更像是寬厚的隆務河,自始至終貫穿著的這條民族團結的主線,給人一種高遠而又親切的感覺,潛移默化中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點點滴滴,共同吟唱著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回響,講述發(fā)生在熱貢大地上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不分你我、共同擔當的故事。

  循著黃南的發(fā)展足跡,不難發(fā)現,黃南州把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有機結合,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出一條推動當地長治久安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的路徑。

  立足黃南實際,以發(fā)展促團結,2023年黃南州完成民生支出77.2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1%以上;全力落實教育高質量發(fā)展“1+5”配套文件,教育數字化、異地辦班、“雙減”成果得到鞏固,教育質量穩(wěn)步提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四館一院一中心”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穩(wěn)步推進。

  熱貢文化旅游節(jié)、熱貢六月會、尖扎縣“五彩神箭”國際射箭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jié)、澤庫縣游牧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那達慕”盛會等品牌文旅活動,融入民族團結元素,推動民族文化融合發(fā)展。

  黃南的高質量發(fā)展無時無刻不是圍繞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的,大山大河的雄渾與多彩,熱貢藝術的悠遠與傳承,多民族的質樸與浪漫都在這里一一體現。

  正如黃南州委書記朱戰(zhàn)民所言,當下的黃南,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殷實、更加美滿、更加幸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真正成為黃南人民的生動寫照。

  春到黃南,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和細膩,如潺潺溪水般連綿和涌動,民族團結進步和黃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的張力無限延展,從而使黃南這座高原古城不斷釋放著驚喜和感動。

  【記者手記】老街不老,古城常新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金色谷地”的東山升起,有著230多年歷史的隆務老街,晨曦輕撫,青煙裊裊,隆務河被一層薄霧輕盈地籠罩著,氤氳在熱貢藝術氛圍中的老街,似人間煙火最旺盛的地方。

  臨街的饃饃店種類繁多,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超市小賣部,藏餐西餐咖啡屋一應俱全,這條原本屯軍戍衛(wèi)、茶馬互市的隆務河谷沉淀下來的老街,逐漸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區(qū)中心。

  每一個走進隆務老街的人都明白,打卡老街,就是打卡熱貢文化。一路采訪,一邊思考,如果一個人因為喜歡熱貢文化來到隆務老街,他絕對會因民風的本色和自然的高曠所培育的文化所驚嘆,當雪域文化、河湟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在這里兼容并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他能切身感受到這里的文化,體驗到這里的生活。

  從一街識一城,再聯想一段歷史,觸摸風格迥異的老住宅刻花的木窗欞和磨得锃亮的門板臺階,在古樸和厚重中無不彰顯其歲月悠悠。書店、商鋪、美容院、茶樓、老八盤餐飲比比皆是,把一種居家的溫馨與生活的向往雜糅在一起,所承載的已不再是歷史的印記,其猶存的古韻遺風足以構成隆務河流域子子孫孫的記憶。

  厚重歷史與光彩現實相握,民族文化與科技發(fā)展交輝,一邊是斑駁的時光,長滿青苔的墻磚和汩汩流淌的清泉,訴說歲月的凝重和滄桑,詮釋著老街豐富的內涵;一邊是信息高速發(fā)展,互聯網運用,電子產品更新,縮短了時空兩個維度的距離,讓眼前的世界變得雞犬相聞,區(qū)域間的文化融合給予這條古街發(fā)展?jié)摿,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像一家人一樣,休戚與共,和和美美,從而成為發(fā)展的根與魂。

  老街不老,古城常新。

推薦閱讀
2024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舉行 陳剛吳曉軍參加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全球企業(yè)共享消博會 青海企業(yè)靠產品“圈粉”
青海尖扎:“鹿鳴課堂”第三季首站開講
中共青海省委辦公廳擬聘任省委法律顧問公示
關于第三十四屆青海新聞獎評選工作的通知
“美麗鄉(xiāng)村就是我們的幸福家園”
西寧市開展植樹護綠青春志愿服務活動
24H熱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以“文...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早10天
【綠化國土 美化家園】“植”此青綠 共筑綠色家園
青海省2023年完成國土綠化454.72萬畝
每年30萬株苗木在玉樹安家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一方好...
黃河源頭猞猁媽媽帶著倆寶寶踏春
青海省發(fā)布2023年國土綠化公報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金色河...
不負春光植新綠——玉樹藏族自治州2024年全民義務...
熱點圖片
“大地指紋”驚艷土鄉(xiāng)
“大地指紋”驚艷土鄉(xiāng)
四月芳菲醉游人
四月芳菲醉游人
2024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舉行 陳剛吳曉軍參加
2024年春季義務植樹...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早10天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看寮w經濟“百花齊放”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
【綠化國土 美化家園】“植”此青綠 共筑綠色家園
【綠化國土 美化家園...
做溫暖前行的“一顆釘”——記全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青海國投旅游資源開發(fā)有限公司業(yè)務員朱明貞
做溫暖前行的“一顆...
平安“杏福嶺”杏花文化旅游周啟動
平安“杏福嶺”杏花...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
——高質量發(fā)展區(qū)域調研行·黃南篇(下)

青海日報
2024-04-19 07:2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
——高質量發(fā)展區(qū)域調研行·黃南篇(下)

青海日報
2024-04-19 07:2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調研行】
以“文”鋪底,繪就美麗畫卷
——高質量發(fā)展區(qū)域調研行·黃南篇(下)

  • 2024-04-19 07:21:16
  • 來源:青海日報

黃河邊上的民宿。洪玉杰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地區(qū)高質量發(fā)展的軟實力。

  黃南藏族自治州作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富集地區(qū),“文”字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處處滲透在金色谷地,草山良川隆務河、流連旖旎麥秀林,碧水丹山坎布拉,千山環(huán)繞,萬木飄香。熱貢文化融合了藏族和其他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

  以文興業(yè),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進同仁市隆務鎮(zhèn)仁俊院,映入眼簾的是古色古香、極具藏式風格的建筑,四方的院子籠罩在略顯灼熱的陽光中,已經綠意冒尖的樹枝在春風里搖擺,一段厚重悠久的歷史凝固在眼前的時光里。仁俊院的主人夏吾角是熱貢藝術國家級傳承人,也是國內最負盛名的唐卡大師之一。

  熱貢,藏語意為“金色的河谷”。熱貢藝術已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門類繁多,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作品造型準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以唐卡為例,在“神筆坊”,每一位“匠人”手持畫筆,聚精會神,打線、勾圖、上色、劃線……每一步都倍加仔細,唐卡里的每一個人物、每一種表情、每一朵花朵,都在他們的精致手藝中變得具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眾所周知,唐卡作品十分珍貴,追究原因,繪制時所需要的顏料為純天然瑪瑙、朱砂、金粉等物料,顏料沒有成品,再通過精心調制,一般情況下,光磨顏料就需要少則一周,多則一月的時間創(chuàng)作一幅完整的唐卡,單人得花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從原先的地域名稱,到如今的文化品牌,據不完全統(tǒng)計,同仁有近4.2萬人以熱貢藝術創(chuàng)作為“生計”,他們既是心思縝密,耐得住寂寞的藝人,也是精明能干的生意人,用繪制唐卡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家家有畫室,人人是藝人”的高原縣城,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唐卡藝術品加工制作,在一個個普通的院落里,一雙雙勤勞的雙手,用一支支畫筆讓唐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成為不可估量的藝術瑰寶。

  如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貢藝術,已經成為青海和世界對話的文化橋梁,當地黨委政府在保護中充分考慮到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正在探索一條科學的、健康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

  以文促旅,建設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

  以青海湖為中心,東南望,你會發(fā)現明熹宗題匾“西域圣境”,黃南,當你走進它的視線,恰似一波又一波的絢爛色彩沖擊著你的雙瞳,猶如一縷又一縷撲面清風令你沐浴無盡的愜意。

  依托黃南一號風景大道,構建青海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東南門戶的“服務門廳”。黃南州優(yōu)先集中培育“黃南一號風景大道”,布局以“西域勝境·神韻黃南”為主題的全域標識系統(tǒng),在風景大道主干沿線建設具有黃南特色、市縣文化元素的景觀構筑物、觀景平臺、服務設施,推動道路沿線城鎮(zhèn)、鄉(xiāng)村風貌改造。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坐標,但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坐標?尖扎給了我們新的答案。

  立足縣域資源和地理位置優(yōu)勢,利用與西寧、海南、海東、甘南、阿壩的旅游通道,全力打造昂拉鄉(xiāng)德吉村、坎布拉鎮(zhèn)直崗拉卡村、當順鄉(xiāng)古什當村、能科鄉(xiāng)德欠村、康楊鎮(zhèn)城上村等30個鄉(xiāng)村旅游景點,把縣域內的各旅游景點“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圈”,實現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精心策劃打造環(huán)尖扎至貴德鄉(xiāng)村旅游精品游、黃河廊道精品兩日游、紅色尋根之旅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尖扎縣旅游大環(huán)線、南部旅游環(huán)線和四條小環(huán)線等6條旅游環(huán)線,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齊全的旅游“打卡點”。

  推門望水、開門見山,白墻黛瓦、自然靜謐,尖扎縣來玉村“黃河第一村”民宿點呈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并登上了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江南風格融合藏式風格,讓這里總是一房難求,一飯難求,“小”民宿探索發(fā)展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大”產業(yè)。

  當現代文明與歷史遺存交匯于此,山水黃南的熱貢六月會、藏戲匯演、民間“拉伊”、唐卡繪制、土族“於菟”、五彩神箭、蒙古族那達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扎毛古村、和日石刻、郭麻日古堡、熱貢莊園、念青部落等一批特色鮮明、獨具規(guī)模、深受國內外游客喜愛的特色旅游名鎮(zhèn)名村,一時間成了讓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來到這里的人們,絲毫沒有置身于秘境之中的踟躕,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一探究竟的激情。

  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南地區(qū)聚居著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以文化為紐帶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繁榮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發(fā)展,實現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同倉,隆務河畔一座“夯土”建筑,里面展示著250多年前回族、漢族、撒拉族商戶來隆務老街經商的九米唐卡《隆務九曲圖》;用琉璃加工方法燒制出的《哈達石榴樹》,還有與同仁“同”名,在《說文解字》中意為“合會”,在《墨子·經上》中意為“重體合類”的注解。

  “‘類同相感、聲同則應’,只有同感,才能共鳴。”觀看同倉宣傳片,省委黨校教授、同倉策展顧問專家索南旺杰介紹,體驗館里展示的唐卡、堆繡、泥塑、雕刻等豐富的非遺藝術作品,不僅多維呈現同仁各民族的非遺技藝和生活記憶,更像是寬厚的隆務河,自始至終貫穿著的這條民族團結的主線,給人一種高遠而又親切的感覺,潛移默化中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的點點滴滴,共同吟唱著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回響,講述發(fā)生在熱貢大地上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不分你我、共同擔當的故事。

  循著黃南的發(fā)展足跡,不難發(fā)現,黃南州把頂層設計和地方探索有機結合,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出一條推動當地長治久安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的路徑。

  立足黃南實際,以發(fā)展促團結,2023年黃南州完成民生支出77.2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1%以上;全力落實教育高質量發(fā)展“1+5”配套文件,教育數字化、異地辦班、“雙減”成果得到鞏固,教育質量穩(wěn)步提升;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四館一院一中心”等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穩(wěn)步推進。

  熱貢文化旅游節(jié)、熱貢六月會、尖扎縣“五彩神箭”國際射箭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jié)、澤庫縣游牧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河南蒙古族自治縣“那達慕”盛會等品牌文旅活動,融入民族團結元素,推動民族文化融合發(fā)展。

  黃南的高質量發(fā)展無時無刻不是圍繞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的,大山大河的雄渾與多彩,熱貢藝術的悠遠與傳承,多民族的質樸與浪漫都在這里一一體現。

  正如黃南州委書記朱戰(zhàn)民所言,當下的黃南,正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fā)展時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殷實、更加美滿、更加幸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真正成為黃南人民的生動寫照。

  春到黃南,以文惠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和細膩,如潺潺溪水般連綿和涌動,民族團結進步和黃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的張力無限延展,從而使黃南這座高原古城不斷釋放著驚喜和感動。

  【記者手記】老街不老,古城常新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從“金色谷地”的東山升起,有著230多年歷史的隆務老街,晨曦輕撫,青煙裊裊,隆務河被一層薄霧輕盈地籠罩著,氤氳在熱貢藝術氛圍中的老街,似人間煙火最旺盛的地方。

  臨街的饃饃店種類繁多,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超市小賣部,藏餐西餐咖啡屋一應俱全,這條原本屯軍戍衛(wèi)、茶馬互市的隆務河谷沉淀下來的老街,逐漸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區(qū)中心。

  每一個走進隆務老街的人都明白,打卡老街,就是打卡熱貢文化。一路采訪,一邊思考,如果一個人因為喜歡熱貢文化來到隆務老街,他絕對會因民風的本色和自然的高曠所培育的文化所驚嘆,當雪域文化、河湟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在這里兼容并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他能切身感受到這里的文化,體驗到這里的生活。

  從一街識一城,再聯想一段歷史,觸摸風格迥異的老住宅刻花的木窗欞和磨得锃亮的門板臺階,在古樸和厚重中無不彰顯其歲月悠悠。書店、商鋪、美容院、茶樓、老八盤餐飲比比皆是,把一種居家的溫馨與生活的向往雜糅在一起,所承載的已不再是歷史的印記,其猶存的古韻遺風足以構成隆務河流域子子孫孫的記憶。

  厚重歷史與光彩現實相握,民族文化與科技發(fā)展交輝,一邊是斑駁的時光,長滿青苔的墻磚和汩汩流淌的清泉,訴說歲月的凝重和滄桑,詮釋著老街豐富的內涵;一邊是信息高速發(fā)展,互聯網運用,電子產品更新,縮短了時空兩個維度的距離,讓眼前的世界變得雞犬相聞,區(qū)域間的文化融合給予這條古街發(fā)展?jié)摿,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像一家人一樣,休戚與共,和和美美,從而成為發(fā)展的根與魂。

  老街不老,古城常新。

作者 洪玉杰
編輯:李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