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2月22日中午,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喇家村一社安置點,來自中國五礦所屬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的白大鏡和同事們忙得不可開交。通過徹夜奮戰(zhàn),他們已經(jīng)順利完成20間折疊式人住集裝箱的安裝工作,開始在每一間“新房子”里支起火爐,只等床和被褥到位。
“現(xiàn)在抓緊支爐子安裝煙筒,下午床和被褥到位,就可以讓群眾入住了。”白大鏡介紹,地震發(fā)生后,公司為海東市民和縣震區(qū)捐贈100間人住集裝箱,并選派人員,在5個災后臨時安置點選址組裝,喇家村一社安置點的20間集裝箱在冬至當日18時前完成交付。
12月18日夜里那場突如其來的地震中,喇家村一社64戶村民的院落不同程度受損。面對災情,官亭鎮(zhèn)黨委政府迅速行動,統(tǒng)籌安排,讓140多名村民投親靠友,安置到西寧市周邊區(qū)縣及民和縣城。剩余的166人于19日18時安置在臨時安置點29頂救災帳篷里。
12月21日,折疊式人住集裝箱運抵安置點。22時,運來集裝箱的支援隊伍開始連夜搭建安裝。看著整齊排列在安置點最前排的“新房子”,鎮(zhèn)政府副鎮(zhèn)長劉克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種集裝箱比起帳篷更溫暖一些。正好今天也是冬至,我們想著在6點之前讓家里有老弱病幼的群眾入住集裝箱,讓受災群眾度過一個溫暖的冬至。”
22日16時許,記者再次來到喇家村一社安置點,看到20間集裝箱內(nèi)已配齊了火爐、折疊床、被褥、臉盆架等生活必需的物資,分配到集裝箱的村民正在給爐子生火,打理床鋪,準備在這臨時的“新家”里度過冬至。
在剛剛分配的“新家”里,村民李福亮將爐火燒旺,又仔細打理起了床鋪。地震那晚,遠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的他,接到在成都華西醫(yī)院實習的兒子的電話,才知道家鄉(xiāng)遭了災,母親被埋在震倒的墻底下,受了傷。
聽到這個讓人揪心的消息,他心急如焚,坐著列車返鄉(xiāng),而此時,親戚和左鄰右舍不顧一切救出了老母親,將她送到省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這兩天,已被確定為髖骨骨折的母親在醫(yī)護人員悉心醫(yī)治和照料下有了明顯的好轉。
22日這天,他回官亭的家里取身份證、戶口簿和醫(yī)保卡,順便看看自家院子受災情況。鄉(xiāng)政府和村里統(tǒng)籌考慮,為他分配了一間剛搭建的折疊式集裝箱。面對鎮(zhèn)政府干部的安慰,他不禁哽咽起來:“家里受了災,已經(jīng)沒法住人了。有了這個房子,老人回來就有了落腳的地方,感謝他們的支援,感謝政府。”
17時,喇家村一社安置點20間折疊式人住集裝箱都已分配妥當,屋頂?shù)狞h旗迎風飄揚,20戶受災村民陸續(xù)入住,支在安置點一角的大鍋里呼呼冒著熱氣,婦女們正準備煮一鍋可口的餃子,讓大家度過一個溫暖的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