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什么是年?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但這其中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答案——回家過年。
不懼漫長的路途,滿懷喜悅的奔赴,春節(jié)賦予了“回家”這個詞語更加生動的含義。
從城市到鄉(xiāng)村,萬家燈火輝映著錦繡山河,家長里短溫暖著如歌歲月。每一個家庭的過年圖景里有游子歸家的興奮,有家中親人的期盼,有熱氣騰騰的年味,也有家家戶戶在歲月積淀中傳承的家風……
家是歸屬,是團圓
這個寒假,對于四川師范大學大一新生張江巖來說,忙卻幸?鞓分。因為父母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工作,直到春節(jié)前兩天才能回來,所以從回到西寧開始,她就幫著姥姥承擔起節(jié)前家務。
臘月二十七,當父母風塵仆仆走進家門的一刻,一家人來了個大大的擁抱,爸爸張里楷看著四個多月沒見的女兒說:“大學生活真是鍛煉人,這孩子一下就長大了。”
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這一餐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爸爸媽媽關切地詢問著女兒的大學生活,孩子則是興奮地和家人分享著在學校的所見所聞所感。盡管平時電話、視頻不少打,但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時候,感覺總有說不完的貼心話。
“這幾天幫姥姥干家務,雖然很累,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姥姥和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張江巖說,以前課業(yè)負擔重,大部分精力在學習上,很少承擔家務。“我以前總是認為,只要把學習學好就可以了,家務嘛可做可不做。家人也非常包容我,覺得我平時學習太累,有時間就讓我多休息,慢慢地我也就理所當然地習慣了。”她告訴記者,到了大學,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動手和處理,慢慢地體會到家人的不容易。
“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就教育我,百善孝為先。一家人就要相互包容,互幫互助。”張江巖說,爸爸媽媽做了很好的榜樣,特別孝順姥姥。姥姥也在生活上給予爸爸媽媽很大幫助,“父母在海西上班,我在西寧上學的時候,都是姥姥在照顧我。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庭該有的樣子。”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暢談歡笑。張江巖說:“不論身在何處,家才是歸屬。特別是在春節(jié),團圓就是幸福。”
家是親情,是和睦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2月7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zhèn)貢拜村家家戶戶飄散出油炸饃的香味。
村民張文財在青海龍羊峽藝苑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務工,一年到頭也就春節(jié)能踏踏實實待在家里。父母年紀大了,兩個兒子都在上學,家中里里外外就靠媳婦譚春花打理經(jīng)營。譚春花勤儉持家、愛護小輩,與公公婆婆和睦相處,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早上八時起床,吃過早飯,張文財負責灑掃庭院。平時工作忙,很少干家務活,所以這回他似乎把全部的心思都用上了,把一個小院清掃得里里外外纖塵不染。
整潔寬敞的院子,裝修氣派的樓房,門廊里掛著火紅的燈籠,這戶“河西鎮(zhèn)最美家庭”一派喜氣洋洋,9歲的小兒子活潑可愛,總是牽著媽媽的衣襟跟在身后,亮晶晶的眼睛撲閃撲閃,一家人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心的愉悅和歡笑,尤其是張文財,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
“今天就是炸各種吃食的日子,我們已經(jīng)炸了不少。家里親戚多,還得再炸點。”走進廚房,笑意盈盈的譚春花邊忙活邊展示“戰(zhàn)果”,在她身旁的小桌子上,四五個陶瓷盆里裝滿了炸魚塊、花生米、肉丸子,鮮香四溢,引人垂涎。
“我也幫媽媽團肉丸子了!”虎頭虎腦的小兒子也蹦到大人跟前,急切地“表功”,那緊張又認真的小表情,惹得大家開懷大笑。
“是的是的,你幫媽媽干家務活了,奶奶和爸爸也忙了一上午,我都記著呢,一會兒爺爺和哥哥回家了,我就給你們做好吃的!”
不一會兒,外出的公公和大兒子也回到了家里,一家人聚在一起,滿臉笑意。就這樣,在春天,在溫暖舒適的村居里,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用最美的笑迎接龍年的到來。
家是傳承,是精氣神
臘月二十九,熱鬧的年味早已在西寧市湟源縣和平鄉(xiāng)隆和村蔓延開來,64歲的李順青簡單打掃過房屋后,又開啟了與石頭“對話”的一天。
每次面對石頭,李順青都像會見一個老友,對視著,交流著,看似無言,實則有情。年前,李順青又接到了不少新的訂單,手中的忙碌從未停下。
“每一個作品要對得起自己的手藝,就必須精雕細琢。”心中立像,下刀有神,作為湟源民居建筑石刻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李順青在一鑿一刻之間,將石頭的硬朗與雕刻的細膩巧妙融合,賦予石頭這一靜物靈動的生命力。
多年來,李順青不斷地鉆研和學習,創(chuàng)作了許多具有青海特色的石刻作品,而他的專注與堅持也在無形中感染著家人,一家人從石刻中汲取著精神力量。
“小時候,我們兄妹三人最喜歡的就是和父親一起去白水河邊撿石頭,他總會讓我們看著石頭的紋路講故事,那時候的日子過得很有趣。”女兒李玉玲回憶著過去。在父親的影響下,她自小對雕刻充滿興趣,此前還專程去揚州學習玉雕。如今她在湟源縣城開辦了“順青玉緣軒”工作室,傳承、發(fā)展石刻技藝。
李順青家中客廳墻壁上,幾幅書法作品漸次排開,其中一幅是他的鐘愛,上面寫著“精氣神”,這也是他每年過年時都會和家人說到的一個詞。
兒子李玉倉感慨:“父親常說,人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是生活給我們的磨礪,就像他需要不停地打磨石頭,唯有腳踏實地,不改其志,學會取舍,才能雕刻出心中所想,這就是石刻技藝的‘精氣神’。”雖然臨近過年,一家人各自忙碌,但最期待就是除夕夜的團聚。
歸家有期,團圓不遠。當天的雕刻計劃完成后,李順青看了看遠處被積雪覆蓋的山巒說:“明天就是除夕了,是家全人全的時候,一會兒孩子就來接我回縣城過年了。新年新氣象,我們一家人一定要更有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