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啦!”
葉西才忠(左)在和同學研究樂譜。果洛西寧民族中學供圖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我想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長笛演奏者!”說起夢想,葉西才忠一雙漆黑的大眼睛里跳動著熱切的火苗。
今年14歲的葉西才忠從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zhèn)長大。小升初時,聽老師說能報考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成績優(yōu)異的她在父母的支持下果斷報了名。
這所學校是果洛州借助上海市對口支援的契機,在西寧建設的一所寄宿制中學。首屆招生以來,已有1700多名果洛籍學子在此就讀,解決果洛當?shù)貛熧Y力量短缺、辦學水平不高等問題的同時,架起了一座連接果洛、上海的溝通之橋、交流之橋、友誼之橋。
“第一次到西寧上學,新鮮又緊張。”去年9月,葉西才忠從400公里外的小城來到這里。全新的校園、陌生的環(huán)境,作為初一新生的她心底涌起了陣陣鄉(xiāng)愁。老師、同學的關愛,如同一束微光,讓這個心里充滿忐忑的小姑娘很快融入了集體。沒多久,一則管樂團的招生啟事“闖”入她的視野。
“跟爺爺看新聞時看到過軍樂團的演出,平日還真沒見過。”聽完專業(yè)教師趙佳宜的介紹,葉西才忠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報了名。她不知道的是,管樂團不僅對她來說是件新鮮事兒,對于這所學校來說,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原來,去年3月,在上海音樂學院“文化潤邊”少數(shù)民族藝術人才培養(yǎng)團隊的建議下,果洛州決定成立全國首支藏族青少年管樂團。
制定章程、采買樂器、確定教師……經(jīng)過幾個月的籌備,果洛州青少年管樂團在學校正式成立。樂團45名成員跟葉西才忠一樣都是藏族,其中30多人來自牧民家庭。
去年12月底,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管樂團合作專場音樂會在青海大劇院舉行。《紅旗頌》《第二圓舞曲》《天空之城》《春江花月夜》……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一顆音樂的種子在葉西才忠心里發(fā)了芽。
今年3月一開學,“中華杯”中國第十七屆優(yōu)秀管樂團隊展演活動即將舉辦的消息傳到了學校?蓪τ谌~西才忠她們來說,這些清一色的牧區(qū)娃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管樂,專業(yè)基礎遠不及城里孩子,卻要去跟城市里的學生爭個高低,怎么聽都比登天還難。
作為樂團的常務副團長,趙佳宜思來想去,決定讓這支年輕的樂團出去開開眼界。
趙佳宜的建議,對于來自上海、在學校工作已有兩年的校長常途來說,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在這個農(nóng)村出身、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老校長看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不局限于課堂,要多給這些來自牧區(qū)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走出校園的機會。眼界打開了,才會目標明確、志向遠大;親身感受了,才會心懷感恩、努力學習。就像這次比賽,不僅給了孩子們一次展現(xiàn)音樂才華的機會,更搭建了一個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平臺。
知道樂團要去參加比賽的事情,葉西才忠的心里充滿了好奇,她想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比賽,更想知道,其他學校的樂團是什么樣的。
為了通過選拔,葉西才忠總是第一個出現(xiàn)在排練室。每次上課,一雙大眼睛就像“掛”在老師身上一樣,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很快,這個努力又有天賦的小姑娘在考核中脫穎而出,成為演出團隊中的一員。排練時,跟大家一起,把《在那遙遠的地方》和《格薩爾》選段《賽馬稱王》兩首表演曲目練了一遍又一遍。
很快,演出時間到了。全國118支管樂團隊共8000余名選手齊聚山東日照。
當穿著藏服的葉西才忠手拿長笛走上舞臺時,她緊緊閉著嘴巴,仿佛一張嘴心臟就要“撲通撲通”地跳出來。
“絕對不能出錯,不能拖拍影響后面的同學。”第一次站在聚光燈下的葉西才忠像排練時那樣,緊緊盯著指揮。直到準確無誤地完成自己演奏的部分,這才松了口氣。
演出結束,場館內(nèi)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誰都想象不到,在樂團成立之前,這些孩子都沒有接觸過這些樂器,更別說了解這些樂器的特色和演奏方法,他們甚至不認識五線譜。但在這場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水平高超、影響廣泛的管樂盛會上,這19名來自牧區(qū)的藏族少年用天然淳樸帶著高原熱情的演出引起了現(xiàn)場聽眾的共鳴,更贏得了評委的高度贊譽。
“我們評上‘展演樂團’啦!”
回到學校后,此起彼伏的報喜聲在校園里回響。這份榮譽,像是給樂團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也讓這群少年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很感謝學校給我們這個機會。雖然排練辛苦,但我會平衡好學習和訓練的時間,努力練習,將來我想報考上海音樂學院,成為一名長笛演奏家!”